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> 2003年第4期
编号:10397025
院前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56例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中西医杂志》 2003年第4期
     【文献标识码】 B 【文章编号】 1606-8106(2003)04-0545-02

    急性心肌梗死(AMI)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危急症之一,也是心性猝死的原因,占猝死首位。早期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改善AMI的近远期预后,溶栓愈早获益越大。1998年1月~2002年10月我们对56例AMI患者进行院前静脉溶栓治疗,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对56例明确诊断为AMI而无禁忌证患者进行院前溶栓治疗。男40例,女16例;年龄50~78岁,平均65.37±5.71岁;梗死部位:前间壁15例,前壁11例,广泛前壁10例,下壁8例,下壁+右室7例和下后壁5例。

    1.2 治疗方法 医疗急救小组赶到现场后,经询问病史及心电图检查,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、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即可诊断 [1] 。方案给予心电监护、吸氧,嘱患者嚼服肠溶阿斯匹林0.3g;将尿激酶(沈阳光大药厂生产)150万U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快速静滴,30min内静滴完。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,病情平稳后,用救护车急送回院进一步治疗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1.3 观察指标 观察发病到溶栓时间、再通率及治疗后24h内的并发症。冠脉再通判定按文献 [1] ,有条件者作冠脉造影检查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(1)溶栓地点及时间:卫生站溶栓18例,患者家中溶栓28例,救护车上溶栓10例;从胸痛到开始溶栓治疗时间36~220min,平均(128±30)min。(2)本组患者血管再通39例(69.64%),溶栓后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2例(39.29%,室性期前收缩12例,房性期前收缩6例,加速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),溶栓过程中患者血压、心率相对平稳。(3)溶栓治疗30日内38例患者无消化道出血、脑出血及皮肤大面积淤血现象;死亡2例(均死于心力衰竭)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溶栓是否再通与溶栓开始的时间密切相关,尤其是在发病3h内,心肌仅有损伤还未到坏死的程度,即刻恢复血供,避免了心肌坏死,不仅挽救了生命,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完全康复,这就是AMI早期溶栓治疗的最大益处。本资料显示,从患者胸痛到溶栓开始平均所需时间为(128±30)min,本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9.64%,比全国范围多中心临床试验院内溶栓治疗AMI报道值要高 [2] ,比文献 [3] 报道的院前溶栓治疗AMI的再通率(68.2%)略高,可能与药物及患者年龄组不同有关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,但在现场也有一部分病例尚处在缺血期,心电图可能完全正常或只有不典型的改变,也可出现高尖T波、损伤性ST段抬高,急性损伤性阻滞等超急期改变,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及早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来判断。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比以往更剧烈而持久的心绞痛,硝酸甘油口含的效果不如过去,有的伴有出冷汗和心律失常,只要症状符合或可疑,即可诊断,以免误诊导致严重的后果。虽然,这样有可能增加初诊的假阳性率,但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早期病死率 [2] 。早期溶栓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。在以往的实践中可以看到,院前溶栓治疗后需将患者转送回医院作进一步治疗,选择适当时机转送非常重要。根据文献 [4] 并结合我们的经验,使用溶栓治疗之后到血管再通需30~120min左右,因此使用药物后,如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,应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救治,以免在途中出现再灌注性恶性心律失常,只要把握好适应证及禁忌证,同时注意尿激酶的用量,出血的发生率并不高,院前溶栓治疗安全可靠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.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.中华心血管病杂志,1996,24(5):328-329.

    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.全国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研讨会纪要.中华心血管病杂志,1996,24(5):323-327.

    3 计达,沈洪,孟庆义,等.院前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41例.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,2000,12(12):729.

    4 包铭.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急救与转运.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,1993,5(1):36-37.

    (编辑 张璇), http://www.100md.com(朱传英)